幸运的是越王已经向前线派出了中书舍人们,如今前线军将玩家也全部都被动员起来,他们要向有功的士兵解释宣传朝廷的政策,发放他们的奖励让他们返乡。
郭子仪麾下的军队,除了收编中原地区的军队,主体是神策军。
而神策军,基本上是关中和陇上灵武等地区募集的士兵。
很显然如今河东三镇的叛乱已经彻底的平定,不再需要这么多的士兵了,政事堂拿出的意见,是将现在前线的军队裁撤掉一半。
要给有功的士卒分田,要安抚中原地区受创的地区,林林总总工作繁重,此时朝堂上下都将目光盯向了吏部。
这些工作都是需要官员的,而选官任官的工作,就是吏部的工作。
在上一次中书舍人们清理六部的时候,吏部受到的牵连最小,这不是因为吏部最干净,相反无论是越王还是朝廷重臣们都清楚,吏部一定是六部中最大的烂摊子。
只是选官任官这件事,不像是户部工部账册那么清楚,也不像是刑部卷宗那么明确,到底选拔的人是贤能还是愚蠢,从勘磨和档案上也是看不出来的。
中书舍人们处理了几个明目张胆收受贿赂的吏部官吏,可是朝廷在选官任官上的积弊,可不就仅仅是受贿这么简单。
吏部官吏们洋洋得意,他们以为越王和朝堂离不开他们,反而更加有恃无恐起来。
朝廷刚刚平定战乱,关中、中原、齐鲁、河东都遭受了巨大的破坏。
平定战乱虽然容易,但是想要让平定的地区重新恢复生机,那就需要大量合格的官员。
就在朝堂还在为了官员缺口而发愁的时候,翰林学士崔涛从灵州赶到了长安,而随着崔涛而来的,是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。
崔涛一到长安,就给朝堂送上了一份名册。
这份名册上,足足有两千个名字,是崔涛建议填补关中和中原地区官吏空白的名单!
除了名字之外,这些名字后还有他们在陇右官场任职的职位,以及从事这些工作的时间。
这份名单让吏部上下官员看的发寒,这可是两千多个有治政经验的官吏啊!
要知道朝廷可不是年年开科举的,就算是满打满算每年都开科举,每年录取的候补官员也不过两百人不到。
加上荫补入仕,因功入仕,每年能够补充到官场官员满打满算也只有三四百人。
而这些能写能算,有行政能力的官员,每年还要补上致仕退休病死官员的缺口。
所以大唐面临一个奇怪的情况,每次科举考试卷的不行,每次科举的录取率都在降低,考生越来越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