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十五、“冉蘅呢?这几日可有过来?”(1 / 2)

过了几天贺昀又去御史台问询,皇帝暂未追究他,贺昀也并不怎么担心被追究,但却担忧他为张留所求之事,会因此横生什么波折。于是连日下了职,便都去到御史台,几天下来和主审了迟风都混了个熟悉。而御史台也终于在七八日后得到了圣谕,重查沈朗的案子。

却说这回了京,几番忙碌倒比在塞北还还纷扰一点。

本次贺昀从军是因为西北匈奴进犯,匈奴老可汗莫塔的身亡,让匈奴一分为二,本是利好大晋的局面,但偏偏继承了西匈奴的摩利可汗手段惊人,同西夏和南疆结盟,眨眼就吞并了东匈奴。

朝廷本以为这个局面下,西匈奴多少也要休养生息几年,却没想到在击败东匈奴后,摩利从北带兵一路南下,竟打到了云州。

朝中虽然有不少文臣为之震惊,但当时十四的贺昀却并不惊讶,他翻阅过贺深的行军的手记,摩利大胜东匈奴已经是九月末十月初,粮草兵马都消耗颇大,而匈奴自古不事生产,若是春夏还有牧草牛羊,但深秋冬初的草原却是难熬。

与其想当然的认为他们刚刚征战动过兵,应该休养生息而不是南下进犯大晋的塞北,不如说正是为了休养生息才要南下,若能借势趁快夺下一两个城,抢夺粮食物资人口,即使不能占领,只是抢掠些粮草衣物过冬也是好的。

今上晋元帝是从藩镇龙兴,又将藩镇视为大患。他在即位的过程里就扫清了大半拥兵自重的军阀,即位之后更是将军权收归皇室,削弱地方军。

除了边疆戍守的兵,就只有京畿西大营十五万和禁卫军十万的数量。而戍边的兵力又分散在闽南,西南,和塞北。在被摩利可汗打过来的时候,塞北只有十万兵力,而云州更是只有一万不足。在气势汹汹的匈奴面前,毫无准备的云州很快败下阵去,被匈奴所破。

尽管西北统帅镇军大将军李毅很快反应过来,整备军队,抗敌守城,但匈奴已经将战线压到了云州以南的甘州。

贺昀从军时候是跟着禁卫军统领的车骑大将军蒙明,带着洛阳西大营的十万兵马,去夺回失守的城池。

自从晋元帝即位平了藩镇以来,这已经是十多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用兵了。

从先帝时期就颇擅用兵的李毅将军擅守,而跟着晋元帝一路升上来的蒙明将军擅奔袭摆阵。夺回两州,需要的却是攻城,贺昀正是在这攻城上立了大功,从百户升到了安北将军。

最终二十万的大军成功夺回了云甘两州,蒙明将军指挥追击,将匈奴兵马打退了数百里之远,更是重伤了摩利手下的重将阿律齐。

退兵迅速也有摩利清醒的判断,本就不是全盛的匈奴没必要硬打强攻刚休养生息好的晋朝。在发现守城无望之后,便带上城中粮草,快速撤回了草原。

贺昀也曾和李毅将军讨论过摩利此人,勇武不凡,有勇有谋,更难得的是不仅有行兵作战的谋略,更有长远清醒的眼光,假以时日,必成晋朝的心腹大患。

只是当时时节已经入冬,中原的兵马并不擅长在寒冷的草原作战,更何况被匈奴抢掠一空的云甘二州百姓已经经不起更进一步的出击,他们的兵马也只能退了回来。

李毅将军留两万兵加原本的十万兵马,统共十二万兵马防范戍守。而蒙明和贺昀则带兵回京。

蒙明先行到京畿安置兵马,安置后再回京,而贺昀稍晚出发,在云州又多呆了些时日,最终只带轻骑精兵两千快马回京。

等贺昀回到京城时已是春寒料峭,正赶上蒙明将军回京前,所以先一步受了封赏。

贺昀被封了禁卫军副统领,领从三品上将军,负责京畿护卫。正好还是给车骑大将军的蒙明做副将。

贺昀回京几番宴会寒暄,又几番忙碌后,蒙明正好也要带兵回京了,他终于也腾出点空,准备去迎接蒙明将军,同时也要去看看编入御林军的他的两千亲兵。

虽是入京就已经将亲兵安置好,也随他一同接受了封赏,而他第二天也到御林军行走了一圈,也算是照看。

不过之后便一直忙于京中事情,就连他的军师冉蘅似乎都已经多日未见了。

贺昀在京中给他置了一处宅子,不过京城排布严格,侯府的位置和民宅相距甚远。而冉蘅被封了从五品昭武副尉,平日也不需要上朝,今日空下来,贺昀才察觉似乎已经多日未见到自己这位副将了。

既得了空,贺昀便打算寻上冉蘅先去御林军一趟。

这次蒙明回京阵仗比当时贺昀回京更盛,陛下会亲自摆驾迎接,不过宫中没有打算在今日当日设宴,反而将这次的庆功宴特地设在了十五,准备大庆一场。既然没有宫宴,等圣上迎完蒙明的回京,贺昀就可以叫上他们一同去吃酒。

也好躲开皇帝不去触他霉头。

结果一寻,竟然在衙门和宅子都未找到冉蘅,贺昀也有些惊讶,只好先自行去了御林军。

有了他的关照,而且这两千的亲兵本就是百战的精兵,在御林军里也是混的风生水起,并未出现被世家权贵打压的现象。

御林军的统领叫做杜浩,杜浩是皇帝母妃杜太后家里的子侄,杜家不算是世家,在今上即位之前不过地方小族,如今借杜太后的势,也成了京城的勋贵。

不过杜家虽然势起,作为旁系子侄的杜浩也不敢对这位京城小侯爷不敬。这位出身高,功勋卓,圣宠盛,太后眼前也颇得喜爱。

知道贺昀过来,杜浩还特地迎出来同他一同打了一圈马。

贺昀和他们一同在营里吃了午饭,他待回京的武副官马志,如今也是昭武校尉,编在御林军,只是令贺昀感到奇怪的是冉蘅此时也并不在营中。

这下贺昀是真的有些费解了,向马志问道:“冉蘅呢?这几日可有过来?”

“他编在了兵部,起初几天有过来跟兄弟们一起喝酒,这几日并没怎么过来。”马志想了一下回答贺昀,他们一同被贺昀带出来,都是袍泽情谊,虽然马志看不惯冉蘅有时候文邹邹的做派,但对他这几日的反常也看在眼里。

贺将军同他们一样是袍泽。只是虽然他之前也是将军,但当时行军之时,他们吃在一起,住在一起,生死交付过,虽然知道他出身不凡,但也并未有实感。

可是如今回京了,贺将军,贺小侯爷到底身世显赫,回到京城似乎比塞北还自在几分。这个在旁人看来许是理所应当,可在他们几个亲兵眼里,这份落差会更加明显突兀。

马志本就是军痞子,以前跟在别的将军手下也做过,也知道京城这地方,世家遍地,勋贵百千,饶是他这样知道一些京城风貌的,都被小侯爷的煊赫震惊,今日看到他,开始说话都还有些拘谨迟疑。

只不过看到后来贺昀对待他们态度未改,才放下心来,松弛了态度像往常一样跟他回话。

可是他知道自己天生是个混不吝的,冉蘅却是个敏感的,而和自己不同,贺昀对他有知遇之恩,而他一直跟着贺昀袍泽之情又更深几分。

贺将军和他们天差地别的地位本就让冉蘅有些惶然,加上听闻他后面拜访被拒,更是直接失意落寞,竟是跟京城里一些勋贵纨绔走到一起了。

冉蘅面貌生的也很清秀,这些纨绔倒是没有拒接冉蘅的附庸,更何况他们也知道冉蘅是贺昀的副官,不知道揣着什么心思,这几日带着他出入酒楼花船的,似乎倒像是玩到了一起。

马志不知道他到底是着急,还是想攀附权贵,只觉得他这幅表现很不像他,而且如果非要攀附权贵,这京城里又有谁比他们将军更好接近,更适合他攀附呢。

冉蘅读过几本书,又有点文邹邹的气性,对贺将军确实是满腔感恩之情。可是势比人强,贺将军对他们态度未改已是很好,他们若还不知满足贪图更多,确实不应该了。

马志在心里觉得他傻,又也有些可怜他。

他看了眼仍旧不解的贺昀,又补充道:“他之前去寻将军,似乎在侯府被拦了下来……我没怎么去京城,但听手下说……似乎常常跟在朱国公家的庶子身旁……”

贺昀微微皱了下眉头:“拦了?朱国公庶子?……朱亭还是朱留?”

马志道:“这个属下也不知,说是什么三公子。”

贺昀思忖了一下:“那就是朱亭了,朱国公两个嫡子,排行第三的正好是个庶子。”

只是这个朱亭却没什么好名声,朱国公府里除了幺子朱留在国子监读书,似乎成绩不错,其他三子,长子世子平庸,老二暴虐,这个朱亭则是出了名的纨绔。

年纪倒是和冉蘅差不多刚刚及冠的岁数,在贺昀名满京城之前,京城里出名的就是这个三公子。

不过和贺昀的名倒是截然不同的了。

朱国公偏宠侧夫人,对这个夫人生的朱亭也宠的没边,任由他在京城欺男霸女。

……冉蘅怎么跟他混到一起去了。

贺昀又想到马志说的被拦了,而他从未听到通报。侯府治下甚严,拦着也许可能,但不通报他绝无可能。

他看了下马志,马志也不会虚构这种事。他虽然是个混不吝的家伙,颇有几分油滑,但却十分知道分寸,而他多说这一两句,恐怕也是对冉蘅有几分担心吧。他应该听闻了一些朱亭名声,所以特地告知自己这个情况,让自己先有个底,后面万一冉蘅真的跟着朱亭惹了什么事,也让自己别过分怪罪冉蘅。

贺昀道:“我知道了。”

他心下计较一番,打算等给蒙明大将军接风洗尘后,就去把冉蘅抓回来。

下午的城门再次人潮拥挤,贺昀也带着禁卫军,护卫圣驾。

晋元帝坐在堪舆之中,贺昀穿甲持剑骑马跟在御架最近的位置护卫。

这是自从宫中留宿之后,皇帝和贺昀第一次会面,贺昀不露声色的打量过皇帝。

看起来似乎行动没有不便,贺昀微微惊讶,当年晏池可是躺了好几日才行动自如。

不过皇帝对贺昀嘛,却是目不斜视,十分刻意的看都未看他一眼。

似乎那天的事情没有影响他分毫。

不过只要不问罪,这番闹别扭一样的表现,贺昀并不怎么放在心上。

晋元帝作为皇帝,他本人虽然并不平庸,文武之上都有所建树,但也不算英明,本性里也有几分邪拗,毕竟倘若真的英明,也断是做不出夺臣妻,睡幼臣这等事情的。从他一些行事中,能看出他略显扭曲的本性。但好在最重声名,且也能听得进良言相劝,因这个他才成了最终胜利者,也因为这个得天下多年,也能守得一个相对平稳的晋朝。

晋元帝带兵不如贺深,治国不如纪平与晏正,但唯独在维护贤名上极其擅长,所以迎接功臣这件事,他也做得很好,可以说无可指摘,足以让回京的将士心下熨帖。

皇帝向前扶起蒙明感情至深地朗声道:“我大晋有将军这样的良将实属大晋之幸。”

又对蒙明身后的将领高声赞,声音中的自豪和感动都显得十分真实:“有诸位这样的优秀的战士,是我大晋之荣,诸位辛苦了!在京城稍作休养,与家人相聚,待到十五朕同诸位摆宴同欢!”

不论是军士还是蒙明,作战归来能得皇帝这般感谢和赞赏,对将士来说都是极高的荣耀,贺昀在皇帝身后,似乎能看到有的年纪轻小将还红了眼眶。

随后他指挥贺昀去城外营地安置了将士,又留蒙明进宫封赏了一番。

蒙明相对也还算是年轻将领,比皇帝还小个一两岁。是藩镇林立时候的草寇出身,被当年的贺侯爷招安,早年跟在贺深麾下,随着贺深学了行兵打仗,后来贺深受伤,蒙明就顶上来成了晋元帝的主力重将,为后期扫清藩镇也立下过功。

周怀登基后,除去两朝老将李毅,朝中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便只有一个贺深一个蒙明,贺深本就世家出身,又受了伤,只封了超品的侯位,而蒙明则是被封了从一品的车骑大将军。

蒙明在晋元帝登基后求取了谢家女,谢家是高门世家,向来五姓通婚,连皇家也不太看得上,对于草莽出身的蒙明,却嫁了个嫡次女给他,一时间也传为美谈。

皇帝虽然重用他,却也戒备他,毕竟他一方面是世家门阀的姻亲,另一方面他又曾是贺深旧将。

本次又得胜回来,品级也更进一步,封到了正一品,并加封太尉。不过本朝太尉已经是纯粹的虚职,虽是抬了品级,但手中实际的兵权却被分大半到了贺昀手中。

封赏过后晋元帝握着蒙明的手,又语重心长了聊了半晌,聊完战场又话家常。

聊到后半:“贺昀这小子,可还得用?”

蒙明自然知道贺昀颇得圣宠,但是皇帝这这一副长辈的样子,倒似他才是贺昀父兄。让他暗暗皱了一下眉头。

他斟酌了一下答道:“贺世子颇有将才,此番多亏了他。”

晋元帝:“还是将军教的好,朕替那小子谢谢将军。”

这话说的就更没名堂了,且不说他堂堂天子有什么需要为了一臣子来道谢,这副亲近的口气以及其中所透露的理所当然,又把贺世子的亲父贺深放在哪里呢。

蒙明心下虽然转过了很多思绪,面上还是平静的应了皇帝出格的话:“世子天赋出众,臣谈不上教他什么。”

回应完这话,皇帝又问他家里可还好。

蒙明看到晋元帝正好问到这里,思绪转了几转,开口道:“家中一切都好,家中小女去年年根里刚刚及荓……说到这里,臣倒是有个不情之请。”

他说到这里顿了顿去看皇帝的反应。

皇帝似乎想到了什么,面色似乎有些凝滞,但并未阻止他的话语。

蒙明继续说道:“这两年我看贺世子也如同膝下半子,两个孩子年纪也相近,想向陛下请个旨意,给两个孩子凑个姻缘。”

蒙明同谢家嫡次女成婚多年,家中只有一女,年芳十四,刚刚及荓,据说生的十分漂亮,但身体却像她早逝的母亲,并不算太好。

皇帝似乎呆滞了一下,倒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解的消息。但随即很快又恢复过来,笑道:“听起来倒是合适,不过贺昀那小子主意大,朕先问问他的意思再说。”

没有立刻答应看来就是没有这个意思的婉拒,蒙明对皇帝的拒绝倒是意料之中。

他问这个问题本就是试探,皇帝分走了京畿大半的兵权,对他似乎已经有了防备之心,他虽然不至于功高震主,但似乎兵权握在他手中远不如握在贺昀手中让皇帝放心。

这种情况下,皇帝自然不会让他们两人通过姻亲绑在一起。蒙明也确定皇帝不会直接拒绝,至少不会在凯旋归来的时候拒绝,只会推到贺昀那边。贺昀是个聪明人,当然也不可能答应。

到时候贺昀就成了主动拒绝这门亲事的恶人,而两个人自然就可以因此顺势交恶,站为两边,减轻皇帝对他们两人的猜忌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